2007年2月15日

通俗的大眾名曲(四)

雷姆斯基˙可沙可夫 印度之歌

  雷姆斯基˙可沙可夫是約與柴可夫斯基同時的俄國民族樂派大師,原是海軍士官,後轉入樂界,專心作曲,成為當代聞名的作曲家﹑指揮家與音樂理論家,著有不少教科書。其樂風新鮮大膽而淋漓暢快,流露著夢境般優美的情趣,其管絃樂法尤其光彩富麗,名作不少。印度之歌是他的歌劇「沙德可」中一首獨唱曲,是由一首古調改編的,這古調有個故事:曾有一個漁夫,在河邊高唱此曲時,歌聲感動了河中的美人魚,美人魚要求漁夫每天來唱此曲。為了報答漁夫,美人魚送了許多珍珠給魚夫。

而在雷姆斯基˙可沙可夫的歌劇中,沙德可是古代一位吟遊詩人,為要冒險航行七海,以歌聲感動了海龍王,幫他組成船隊,以償宿願。在揚帆出海之前,沙德可舉行宴會,為使船員明白海外各地情況,他請了三位外國商人來介紹本國的風土民情。這首印度之歌便是其中一位印度商人所唱的,描述印度是個夢幻的熱帶黃金王國,令人為之神往。歌曲非常優美,但半音階很多,很不容易唱好,通常改編為小提琴曲或管絃樂曲,美妙非凡。

德布西 月光

德布西是現代派音樂中最早期且最重要的大師,受到當時印象派繪畫與詩歌的影響,而嘗試寫作印象派音樂,其藝術是不客觀的描寫事物的形象,而主觀的去表現由這些事物所得到的感覺與情趣。他的音樂一般而言,幾乎全是優美、華麗、纖細而馨香的,只是內容深遠,曲調平淡、飄忽,難以捉摸,就像印像派的繪畫與詩歌一般,有時較不易領略。「月光」是德布西早期的鋼琴曲「貝加馬斯克」組曲中的第三曲。由於曲調優美,經改編為小提琴曲或管絃樂曲後,更成為大眾喜愛的世界名曲,它也是德布西所有作品中,最為世人所熟知與熱愛的作品。樂曲由高音輕柔的開始,逐漸往下流瀉,描模出一幅沉靜悠遠的月夜景色。一切是那麼安詳,那麼柔美!也許它的曲調不易記憶或留意,但那種氣氛、那種感覺,卻會活生的、深刻的印在你的心田中、腦海中!這正是德布西音樂的特色與魔力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