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2月15日

心靈處方 天然的最好

本週健康投顧:國泰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陳國華

投資建議:情緒系統升級方案

操作方式:吃些對的、來點亮的、聽悅耳的、聞芳香的、還要動一動……

預期收益:遠離憂鬱焦躁,天天有顆柔軟心

  即將邁入廿一世紀,不少人早已浮現世紀交替之際的莫名憂鬱及焦躁,總覺「年關」難過,前景看壞。事實上在廿一世紀,憂鬱症將和癌症、心血管疾病並列為人類三大健康威脅,如何保持健全的心靈,將是現代人最大的挑戰。

目前的醫學顯示,大部分精神疾病與精神官能症,都與先天基因有關,不過後天環境對於這些基因是否會顯現出來,也有決定性影響。因此,控制情緒、提升EQ的種種方法,確實是現代人應努力學習的課題。

陳國華提出幾帖「心靈處方」,純天然,沒有副作用,效果顯著,大人小孩都適用:

第一帖:
多吃讓人愉悅的食物:陳國華說,飲食是改善情緒一個強有力的方式,例如吃甜食可以立即讓人產生幸福感,主要是糖可以提升腦中血清張力素,以提升低落的情緒。不過,單糖類(有甜味的食物)見效快、失效也快,不如改攝取多醣類食物,例如全穀米、麥類、瓜果蔬菜等。再如香蕉、奶製品、火雞肉中富含色胺酸及白胺酸,與情緒安定有直接關連,不妨多食。

此外,研究發現,膽固醇過度低下容易造成慢性疲勞及憂鬱症,建議不要低於一百五十。魚油中的EPA及DHA,及蔬菜油中的GLA(丙亞麻油酸),適量攝取可預防憂鬱症。

別忘了維生素與水,維生素是人體所有生化過程必需的物質,也是絕佳的抗氧化劑,可以保護細胞;水則可促進廢物排泄,做好體內環保。

第二帖:
充足的日照與光線:陳國華指出,陽光是萬物生命力的來源,更對一個人的情緒有重要影響。因為光線透過瞳孔進入視覺神經後,可以刺激下視丘,進而影響情緒荷爾蒙的分泌,適量的光照可以提振精神、改善情緒。

他建議,清晨的日光光度最佳,黃昏次之,大約在日光下活動卅分鐘即可,太少無效,太多則可能有反效果;而中午時間,因陽光太強,不建議嘗試。

若天公不作美,連日陰霾見不到陽光時,也可以從自家燈光著手,日光燈是最理想的,白色的燈泡次之,儘量維持室內光亮的感覺,持續數個小時,也可以趕走「黑暗」的心靈。

第三帖:
選擇適合的音樂:陳國華說,現代人壓力大,生理運行的節奏容易「荒腔走板」,有時趕拍子,有時又拖拍,因此不妨在生活中選擇適合自己「生理節拍」的音樂,作為輔助。

比方說,當心情低沈無力時,建議聽一些節奏較強、較能激勵人心的樂曲;而情緒焦躁時,則適合聽一些較有旋律性、優美、輕柔的音樂。

第四帖:
芳香療法:科學研究證實,大腦中處理嗅覺的神經位置,正好與主管情緒控制的中樞緊密相連,換言之,氣味會強烈影響一個人的感覺與情緒,美好的氣味令人心曠神怡,難聞的氣味則令人下意識地退避三舍。

因此,在家中親手栽種一些香草植物、或者選擇一些天然的芳香精油、芳香燭台等,都可以讓人感覺心曠神怡。

第五帖:
運動:運動可以直接影響腦內情緒荷爾蒙的平衡,性格較剛烈、暴躁的人,建議多使一些伸展性、平和非競爭性的運動,如散步、游泳、瑜伽、太極拳等;個性較懶散、提不起勁的人,則應強迫自己多做一些強度較高的有氧運動,如慢跑、球類等,以達到不同的效果。

陳國華強調,在大自然中運動的效果加倍,因為大自然對人類而言有種神奇的安定力量,可以讓人彷彿回到母親懷抱中的安詳。

雖然精神官能症的藥物已很進步,但陳國華不建議一般人靠藥物(如百憂解)作預防,而應該善用上述的「天然抗鬱」良方,做好情緒系統的養生,以避免文明病上身。

【2000-12-28/聯合報/34版/健康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