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2月15日

打開心世界 用行動控制情緒

鄭石岩

  許多研究調查指出,憂鬱症人口正在增加之中。顯然,這個忙碌、競爭、資訊焦慮的社會,已為大家帶來諸多苦惱和情緒上的失調。

依觀察發現,大部分的人之所以陷入情緒困擾,是因為不懂得用行動控制情緒,才沉溺在沮喪和鬱卒的情緒中。

人在某種不幸遭遇或情境下,會不自覺地顧影自憐,或引起消極悲觀的想法。如果不採取行動,做點積極建設性的事,以取代原先負面的想法,就會沉湎於消極情緒,不能自拔。

當你情緒紛亂,陷入煩惱憂心時,別忘了把事情擺下來,去做點別的,拜訪朋友或師長,找個朋友聊天,談些不同的話題,作個運動或看一場電影。這能幫助你換個想法,改變態度和身心狀況,情緒自然舒緩下來。

身心是聯動一體的,只要你握緊拳頭,裝著煩惱憤怒,再把精神集中在一件不愉快的往事上,保證你的情緒迅即變得悲觀惡劣。

反之,如果你想使情緒變好,請你試試:
●想著面對輕鬆有趣的事,學著跟朋友說說笑話,情緒即刻改變。
●想著高興的工作,高興地待人,高興地眺望遠處,覺得活得還不錯,沮喪就會被打 發。
●想著自己堅毅、受重視,就會挺起胸膛、樂觀起來。

疲勞和情緒有關,憂鬱症的人都顯得疲勞、體力不支,其實那是面臨假性疲勞的現象。如果任其無精打采下去,就會倦容滿面,情緒低落。

因此,當遇到不順心而情緒沮喪倦怠時,不妨來個逆向操作:
●找個事情努力去做,打掃房舍,整理家務,全心投入工作,自有一番新的心情。
●發憤下點苦工夫,努力學習自認該學而又不想學的東西,刻苦令人精神專注振作, 不致掉入沮喪的圈套。
●忙碌的人精神振作,游手好閒的人易生倦怠、憂愁和煩惱;你不妨保持緊湊的生活步調。

憂鬱倦怠的情緒是可以控制的,只要肯採取行動,真的去做些建設性的事,就會有煥發振作的心情。別只是想它,而是真的去做才行!

【2000-06-09/聯合報/36版/繽紛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