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2月15日

做個聰明的煩惱者 煩惱即菩提

佛家說「煩惱即菩提」,煩惱其實是思考的一種方式,許多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,都是因為他們懂得煩惱。藉著煩惱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,他們才能夠事先防範,但要做到這樣,你必須是個聰明的煩惱者。

1. 擁抱煩惱,從中學習

英特爾總裁葛洛夫就是一個聰明的煩惱者,他的經營理念,就是不要逃避煩惱,要擁抱它、解析它、從當中學習。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負面的事物,否則就有可能忽略了許多危險,發現時已經太晚。

2. 化擔心為動力

在美國企業界有一個說法「fear is fuel」(擔心就是動力)。擔憂可以導致積極的行動,可以激發進一步有效的回應,而使你做得更好。但是,如何才能做一名聰明的煩惱者?卡內基在《如何停止憂慮,開創人生》一書中,說了一個小故事。有個保險營業員一直在為滑落的業績煩惱不已。他感覺到挫折,開始輕視自己的工作,甚至想要放棄。有一天早晨,他坐下來,開始認真思考自己到底在焦慮什麼。

3. 在煩惱中整理步驟,釐清未來

他先問自己:「到底是什麼問題?」他發現自己煩惱的問題是,他勤於拜訪客戶,跟他們談得也都很愉快,可是總是無法完成簽約。於是他又得花很多時間再去拜訪。第二步他問自己:「癥結在哪裡?」為了研究這個問題,他把過去一年的紀錄拿出來研究,結果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,記錄顯示,70%的業績是在第一次訪問時談成的。而23%是在第二次拜訪時成交的。而他卻花了許多時間在第三、四、五次拜訪,結果只有7%的業績,卻花上了一半的工作時間。第三步他問自己:「解決的方法是什麼?」根據上一個問題的事實分析,他立即決定停止做兩次以上的拜訪,用這些時間去開發新客戶。很快的,他的業績提升了一倍。

懂得煩惱的人,才能減少煩惱。而當煩惱無法消除,那就想想一位希臘哲學家曾說過的話:「快樂之道僅此一途,就是不要去煩惱無法掌握的事。」

沒有留言: